首页 > 田间走动式秸秆破碎机

田间走动式秸秆破碎机

  • 异速对辊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针对玉米秸秆量大、韧性强,导致还田后秸秆粉碎不均匀影响后续整地和播种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异速对辊及动态双支撑形式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方式,并研制了相应的玉米 农业新科技:可将田间秸秆现场变成颗粒剂,有望解决秸秆还田,2023120 最终,我国科研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研制出一种秸秆田间就地原位快速制作颗粒机,通过收集粉碎后的秸秆,以高温挤压的形式,将体积量较大的秸秆,挤压成高

  • 1JHL2型秸秆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该机具收集两垄秸秆埋于一条垄沟,可实现秸秆垄沟隔行交替深埋,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收集、开沟、深埋、镇压等多项作业,适用于东北平原中南部棕壤土区合理耕层构建的秸秆 这台机器好神奇,田间秸秆“打包走”,2023530 529,庄桥街道姚家村的小麦田里,一台崭新的自动打捆机正在田间二次收割。 一簇簇散乱的秸秆被吸进打捆机的“肚子”,经过打包,“吐”出一捆捆整齐扎实的

  • 差速锯切式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为解决东北稻区秸秆粉碎质量不达标、影响后期作业的问题,该文基于差速锯切原理,设计了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可实现锯盘刀与粉碎刀同向差速配合,提高切削秸秆的摩擦力及 玉米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的设计与秸秆运动特性研究 百度学术,摘要:. 秸秆粉碎还田机是实现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最主要机具,但现有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多存在秸秆粉碎长短不一,碎秆覆盖不均匀等问题.本文以玉米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还田为目标,设

  • 可调节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ResearchGate

    摘要:针对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后的秸秆抛撒均匀度差和幅宽不可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式秸秆粉碎抛 撒还田机。国内秸秆还田机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415 国内的秸秆还田机具与国外相比依然 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工作部件可靠性不高、破 茬 碎 茬 率 不 高 、功 耗 较 大 。 这 严 重 制 约 了 秸 秆 还 田 机

  • 秸秆还田机—锯齿刀和旋耕刀作业性能研究 百度学术

    摘要:.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将农作物秸秆在田间就地粉碎后翻耕入土,使其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效果。. 对秸秆还田后的土壤而言,由 长期连续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N 2 O排放的影响,为了评估麦季多连续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麦轮作系统下稻田N 2 O排放的影响,于2010麦季开始开展了为期11 a的麦季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定位试验。试验共包括5个处理:无玉米秸秆还田和生物质炭施用

  • 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百度学术

    摘要:. 秸秆直接还田是解决当前禁止秸秆焚烧与有效利用问题的最重要、最有效手段,而"如何还下去"是秸秆还田措施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与基础。. 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尤其是江苏省内相关资料,综述了秸秆还田机 百度百科,秸秆还田机,将残留田间的秸秆根茬切割粉碎后铺放或埋入土中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机械。由切割、破茬、粉碎、抛撒、粉碎度和破茬深度调节、动力传动等机构组成。作业时,高速转动的切刀、锤爪或甩刀切断秸秆,挑起根茬,并将之输入机壳,经定、动刀的反复剪切、搓擦、撕拉粉碎后,被均匀抛撒田间。

  • 湿润冷凉区秸秆碎混还田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摘要: 东北低温湿润冷凉区黑土黏重易增加玉米倒伏发生风险,秸秆碎混还田技术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是此区广泛应用的秸秆还田技术,但秸秆碎混还田对玉米倒伏的影响尚不明确。. 因此,本研究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区,通过分析秸秆碎粉还田条件下6个我国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现状、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 展建议。 [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

  • 锤片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机械结构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128 锤片式玉米秸秆还田机机械结构设计. 摘 要.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全球农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秸秆还田技术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在农忙期间,使用机械化的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使耕作的更为高效化,同时有力推动机械化还田技术可以避免由 农民在秸秆还田后,爆发了草地螟,这个怎么破? 搜狐,719 由于在秸秆入土腐烂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养分。. 因此在出现秸秆量过大或翻入土壤不均匀的时候,就会发生秸秆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从而导致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 其实,总体来说秸秆还田还是对农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广大农民

  • 翻:稻麦轮作系统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知乎

    202424 因此,了解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于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的目的是:(a)比较不同秸秆还田措施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b)优化稻麦轮作体系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质量,为保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 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摘要: 针对香蕉秸秆粉碎机具缠绕造成秸秆粉碎率不达标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 在粉碎过程中,粉碎定刀与高速运转中的Y型甩刀对香蕉秸秆形成三点支撑,进而实现秸秆粉碎与避免秸秆缠绕。. 其中,Y型甩刀由2个L型刀片

  • 砍切式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保留的条件下,与甩刀式秸秆还田机相比,砍切式秸秆还田机粉碎后秸秆平均长度短0.73 cm,秸秆长度不合格率小5个百分点,秸秆长度变异系数小0.218;机具运行平稳性试验表明砍切式玉米秸秆还田机振动略大于甩刀异向双辊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22 摘要: 香蕉秸秆含水率高、脆性大、富含纤维素,而现有的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率低、能耗高且茎秆纤维易缠绕粉碎刀辊。.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异向双辊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介绍该机的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粉碎装置、传动系统、限深装置的结构和主要

  • 随动式秸秆还田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选取甩刀转速、机器前进速度和起膜齿入土深度为影响因素,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残膜捡拾率和膜杂分离率为响应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 通过DesignExpert V8.0.6.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的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限对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摘要: 为揭示稻麦轮作系统不同秸秆还田限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调控机制, 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 考察了稻麦轮作不同秸秆还田限空白对照(CK)、常规处理秸秆不还田(NT)、1秸秆还田(SR1)和5秸秆还田(SR5)对CH 4 、CO 2 和N 2 O 3种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土壤固碳量, 估算了

  • 秸秆还田_百度百科

    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而进行还田的措施,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喂入调节式秸秆破包揉丝机设计与试验_参考网,629 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喂入调节式秸秆破包揉丝机由喂入调节、切割粉碎、揉搓丝化和螺旋出料等装置组成 (如图1所示)。. 工作时,由可拆卸推杆与地轮带动机器行走与固定,以满足乡村移动式作业需求;通过滑动组件 (滑轨、丝杠、转动轴承等)调节破包轴与

  •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

    摘要: 秸秆还田是培肥土壤和解决田间燃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秸秆还田的方式、时机、还田量、腐解特征和碳氮比的影响,阐述了秸秆还田及其技术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及作物生育和产量等方面的效应,着重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研究与试验 ,65 通过对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研究,对试制的样机进行了稻麦秸秆粉碎还田试验,分别对全喂入、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的稻麦秸秆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1.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小麦秸秆试验. 配套动力:48千瓦轮式拖拉机. 秸秆粉碎长度

  • 农作物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秸秆还田利用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土壤质量、农田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秸秆肥料化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有助于改善农村土地板结等情况,减少环境污染,对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18] 。秸秆还田利用模式主要 4.2夹指链式棉田残膜回收秸秆粉碎还田一体机设计与试验,残膜回收率与残膜含杂率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残膜回收率的因素主要为夹指链线速度比、清杂带工作长度、清杂带倾角;影响残膜含杂率的因素主要为清杂带倾角、清杂带工作长度、夹指链线速度比。. 对工作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最优组合为:夹指链线速度比0.8